(资料图片)
□杨剑英胡译方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持续推进“乡村旅游精品工程”,通过深入挖掘乡村文化遗产和资源,促进其与旅游者需求、现代消费理念有效对接。
文化赋能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乡村文旅产业的主角是农民,在乡村文旅多途径融合发展中,各级政府和文旅部门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核心理念,通过系统规划,有效调配各类资源。一方面运用好各类政策工具支持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引导市场力量有序参与到乡村文旅市场开发和运营中,在资源使用和利益分配中重视和保护农民利益;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带头人引领作用,充分彰显农民在乡村文旅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参与和融入到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中,从而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首先,促进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非遗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以非遗为主题创意设计的文化旅游产品,不仅具有层次丰富、内容新颖的体验感和较大的文化影响力,而且还能创新和延伸乡村文旅产业价值链,形成健全的产业链和生态圈。如知名度较高的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湖南桑植等。拥有非遗文化资源的乡村,可以通过“非遗节庆+旅游”“非遗演艺+旅游”“非遗研学+旅游”等形式,促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农民作为乡村非遗文化和技艺传承人,可以通过创造、展示和交换等,在文旅产业价值链中获得价值。文旅部门应积极鼓励和支持外来企业、专业团队联合农民(非遗传承人和感兴趣的群体)对非遗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打造非遗文化品牌IP。
其次,促进以农民为主角的乡村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有5000年文明史的中华大地,乡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遗迹、民间故事、竞技游艺、民居艺术等不仅构成了多样、鲜活的乡村文化,而且也早已融进了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中。城市游客的乡愁、休闲体验需求只有融入到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中才能得到满足和释放,这也是乡村生活的吸引力所在。将乡村生活和游客需求对接,可以学习借鉴陕西袁家村。袁家村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是“农民”和“乡村生活”,通过恢复传统关中民俗,打造乡村生活综合体,以乡村生活体验打通村民的日常生活与城市居民旅游体验需求之间的通道,在全体村民都能参与的乡村旅游活动中,让城市游客多角度、沉浸式体验关中乡村生活的真实性和独特魅力。仅2020年,袁家村的旅游收入达到5亿元左右,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0万元。一些以农民为主角的乡村新民俗在乡村文旅中也有不俗表现。如2022年在网络上迅速蹿红的贵州台江县台盘村“村BA”篮球赛,比赛由村民组织,参赛者和啦啦队都以村民为主。醇厚的泥土气息和独特乡村风味的办赛风格,使这项一年一度的乡村篮球赛别具激情和魅力,不仅吸引了周边村民,更吸引了大量城市球迷前往观看,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
第三,促进以农民为主要传承者和参与者的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中国乡村广袤的土地,从海南岛到大凉山,从延安到井冈山,红色血脉赓续传承绵延不绝。红色文旅不能仅停留在以遗址遗迹展示红色文化与以图片或实物传播红色文化上,而应该积极探索如何活化红色资源,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相融合。为此,应积极创造和开发红色乡村文旅IP,通过活化红色遗迹,开发沉浸式体验和互动旅游,最大程度激活红色乡村文旅。如江苏溧阳竹箦镇的水西片区,以《水西村新四军红色旅游区发展规划》为指导,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开发出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司令部旧址为代表的12个红色文化旅游景点,每年吸引近80万人次游客,不仅使红色文化得以传播和传承,而且还通过“红色文旅+绿色产业+民宿或农家乐”方式,鼓励和引导当地村民积极参与到红色文化展示和传播中,成为红色乡村文旅的主要参与者和获益者,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第四,促进以职业农民引领参与的智慧农业科技文化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农业生产是乡村文明的首要特征。对于乡村旅游产品的策划应紧紧围绕“农”字展开,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为基础,灵活结合现代农业科技文化,实现“文旅农”有机融合,充分展现智慧农业+旅游的魅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新一代物联网、5G通信、云计算等信息科技与现代生物技术、环境调控技术、施肥灌溉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光伏大棚技术、航空植保技术以及现代农业的新品种和新成果等相结合,打造现代智慧农业园区,进而形成田园综合体。而融入高科技的农业种养殖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针对中小学生、中老年游客和对农业感兴趣的青年人,开发不同主题的乡村智慧农业文旅主题,可以发展出“智慧农业文化+体验+研学”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如江西九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建设区——何市镇农业产业园区,在农业云中心智能玻璃温室内分区域种植着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不同温度带植物和蔬果,将地理知识和农业种植知识相结合设计成一些主题活动,开发出展示、讲座及VR、DIY盆栽等多项趣味体验项目,引导游客从趣味休闲中学习了解现代农业技术。另外,该中心不仅采用国际先进温室控制设施和技术,还实现基地物联网信息化、农业可视化建设,建立农产品全程可追溯、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等,科技文化赋能农业研学、体验,展示现代智慧农业的魅力和活力,是农文旅结合的一个典型范例。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