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下午,中关村展示中心会议中心畅春厅座无虚席,过道上也站满了听众。如此高人气,因为这里正在举行的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论坛。院士专家、创投机构大咖与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近半年来全球科技圈的“顶流”——AI(人工智能)大模型展开热议,讨论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加强自主创新。
中国进入大模型快速发展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人头攒动的商场里,各种商铺、物品、三五成群的客人交织在一起,过去,要让机器人的眼睛迅速而准确地识别出所有对象并非易事,而随着AI大模型技术不断进步,机器人能一眼识别万物正加速实现。
在论坛上,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黄铁军发布了通用视觉模型的阶段性进展——通用分割模型SegGPT。“所谓模型,通俗来讲就是一个有很多参数的神经网络。”黄铁军解释,过去要想让机器人识别人脸、车辆、物件等信息,需要针对每个细分场景研发专用模型,而通用视觉模型的出现,将告别“一个模型解决一个问题”,让机器人具备类似人类那样的通用视觉能力。
黄铁军说,随着通用视觉模型持续进步,智能机器人将能看懂、看准生活中的各类人、物、事,更快速地进入家庭、制造业等各领域。
论坛上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显示,从全球已发布的大模型数量及分布来看,中国和美国大幅领先,超过全球总数的80%。同时,欧洲、俄罗斯、以色列等越来越多的研发团队也在投入大模型研发。
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紫东太初、悟道、星火认知……报告显示,中国自2020年进入大模型快速发展期,目前与美国保持同步增长态势。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已经发布的79个10亿级以上参数规模的大模型中,北京占38个,领跑全国。报告提到,我国在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大模型还较少。而此次智源发布的SegGPT,推动了我国在这一大模型领域补上短板。
抓住历史机遇加强自主创新
“AI大模型是中国不容错过的历史机遇。”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认为,以GPT-4等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AI热度在全球蔓延,意味着AI2.0时代已经到来,它将带来比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十倍的机会,穿透各行各业极大地提振生产力。
在李开复看来,这场前所未有的AI浪潮中,中国面临巨大的机遇。“通过发展AI大模型,中国可以推动创新产业的发展,实现科技与经济的双重红利。发展大模型也可以使中国在AI领域保持技术引领地位,并在多个应用领域取得竞争优势。”
他认为,紧抓AI大模型的机遇,中国拥有肥沃的土壤:这里有广大的中文数据和市场,还有庞大基数的年轻工程师和最坚韧的企业家。
与此同时,专家们也对中国AI大模型当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中肯意见。“我国人工智能应用强,原始创新不足。”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说,我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整体水平与美国相当,但在基础性技术和人才方面处于弱势,未来应从政策机制和投入上深化人工智能的人才培养和原始创新,避免陷入“无源之水”的困境。
李开复则提出,大模型赛道是未来技术的兵家必争之地,因此自主创新是中国企业的必经之路和重大责任,而中国的中小微企业是重要创新力量。“支持开源,但是中国的大模型公司不能只依赖他人的开源模型,需尽快建立自己的技术优势,形成护城河。”
为“强人工智能”时代做足准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围绕相关技术可能带来的隐患与争议也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插画师、文案撰写员、翻译……不少岗位都在具备“十八般武艺”的AI大模型面前显得岌岌可危。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此前提到,人类需要学会和机器共生,而不是二元对立。未来十年,能够与AI交流并使其准确理解人类的意图将成为很多工作的关键,“提出问题将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黄铁军也表示,一部分创意需求层次较低的工作岗位可能会面临不小压力,但AI大模型这样的新型基础设施如同昔日电气时代的电厂一样,也将会诞生各种各样新的职业需求。
专家也提醒,对于人工智能治理和伦理的研究不应被忽视。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AI的能力全面超越人了,人和AI的关系变成了猴子与人,那猴子与人能对话吗?双方谈判能有优势吗?”黄铁军提出,尽管这一设想所代表的“强人工智能”时代还没有到来,但人类在推进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与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