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主板迎来注册制环境中首批IPO企业上市交易,标志着注册制改革在全市场落地。
专家表示,长期向好的经济基本面是维持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基础。今年以来,稳经济措施持续出台,市场预期明显改善,为资本市场服下一剂“定心丸”,增强了市场投资信心。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也为资本市场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
(资料图片)
宏观政策积极信号不断释放
今年以来,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一系列稳经济的政策措施不断落地实施,宏观政策积极信号不断释放,增强了市场对经济回升向好的信心。
一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关键词是加力提效,财政支出强度和专项债规模的提升都指向了更有力度的财政政策,完善税费优惠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提升财政政策效能,表明减税降费从规模导向更多向效率导向转变,真正惠及企业微观经营。”华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牛播坤表示。
另一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今年以来,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流动性合理充裕,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作用持续发挥,对普惠小微、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保持在较高水平。特别是超预期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了强烈的稳增长、稳预期的积极信号。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医药、医疗设备等领域产业政策协同性不断提高。
在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看来,财政政策可以更为积极主动地开展补贴、优惠,加大对居民消费能力的支持力度,提振消费者信心,改善企业经营预期。货币政策可以通过结构性工具在消费信贷领域发力,有效降低个人消费信贷成本,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此外,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政策加码。中国结算4月7日发布公告称,拟正式启动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差异化调降工作,将实现股票类业务最低备付缴纳比例由16%平均降至15%左右。
“稳定、可预期的宏观政策对于改善企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发挥了积极作用。总的看,资本市场面临的宏观环境整体延续了积极向好态势。”牛播坤说。
经济温和复苏
随着稳经济措施持续出台,微观主体经营向好,市场预期明显改善,经济温和复苏,增强了A股市场基本面因素支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9%,高于临界点,制造业保持扩张态势;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8.2%和57.0%,高于上月1.9个百分点和0.6个百分点。三大指数连续三个月位于扩张区间,表明我国经济发展仍在企稳回升之中。与此同时,标准普尔、渣打银行等国际机构关于中国企业用工计划、中小企业信心指数等调研数据持续改善。
在制造业回暖的同时,消费市场活跃度较快回升。数据显示,3月份零售、铁路运输、道路运输、航空运输、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租赁及商务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这表明,近期居民消费和商旅出行意愿增强,相关行业市场活跃度较快回升。
“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是维持A股估值中枢稳定的基础。”中金公司研究部策略分析师、董事总经理李求索表示,中国市场潜力大、政策约束相对少、改革与挖潜空间足,只要政策及时适度发力、保持逆周期调节,中国经济中长期有望继续维持中高速增长。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及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完善也有助于支撑A股市场中长期估值中枢。
夯实资本市场改革基础
宏观经济环境不断向好,叠加全面注册制改革扎实推进,今年以来资本市场总体实现平稳开局,市场活跃度维持在较高水平,为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夯实了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截至4月7日,A股市场主要股指稳中有涨,特别是科创50指数大幅上涨20.95%。市场活跃度也保持在较高水平,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金额9000亿元。沪深股通累计净买入逾1800亿元,表明外资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4月10日,主板迎来注册制环境中首批IPO企业上市交易,标志着注册制改革在全市场落地。“今年以来,A股市场表现已折射出市场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牛播坤说,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推进,为企业提供持续稳定、可预期的、多元包容的融资渠道,进一步改善企业融资生态,优化金融市场结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成为全球资本市场融资领域难得的一抹亮色。
李求索表示,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为牵引的资本市场改革是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至关重要的一环,将助力资本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上市条件更加多元化,从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的改革经验来看,均不再对公司的盈利业绩、资产和股本等财务指标设立硬性条件,而是更加关注企业的营业收入和持续经营能力。部分板块也允许符合条件的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和红筹企业上市。这些举措增强了资本市场的包容性,扩宽了企业准入,助力直接融资占比的提升,更好推动经济整体好转。”李求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