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动力电池企业加速海外建厂。2月份,宁德时代(300750)宣布与福特合作在美建电池厂,拟斥巨资35亿美元计划2026年投产;4月份,孚能科技与土耳其汽车创业集团(TOGG)的合资公司SRIO在土耳其盖姆利克(Gemlik)举行电池工厂奠基仪式……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中国动力(600482)电池企业已建成、在建以及规划建设的海外工厂累计产能已超过360GWh。
“目前,国内电池企业正在从以出口产品为主的出海升级为以技术输出和资本输出为主的体系化出海。”孚能科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动力电池厂商积极海外建厂
由于发展较早、技术较领先,近年来,中国动力电池厂商陆续“出海”建厂,实现技术上的“反向输出”,如今这些项目有什么进展?
近日,记者从孚能科技获悉,公司旗下合资公司SRIO在土耳其盖姆利克(Gemlik)的电池工厂已开工建设。该工厂计划于2026年投产并于2031年达到20GWh/年,必要时可进一步扩大产能。
除此之外,该工厂还将建成研发中心,未来在孚能科技的技术支持下开发和制造新型电池。SIRO电池工厂的开工标志着孚能科技增强面向欧洲、中东等市场的制造和供应能力,成为公司拓展海外市场的“桥头堡”。
实际上早在2020年6月份孚能科技就与TOGG达成合作,被后者选定为其研发、生产动力电池的供应商;同年10月份,双方合作进一步加深,就长期战略发展规划签订《合作意向书》;2021年9月,双方签订了《合资协议》《电池包供应协议》等协议并成立合资公司SIRO。
TOGG作为土耳其的国民电动汽车品牌,在本国市场上有较高的认可度,该公司此前表示现有产能约为10万辆/年,今年的目标是生产2万辆电动汽车,到2030年要进入五个细分市场共生产100万辆电动汽车。而SIRO作为TOGG动力电池的独家供应商,亟须扩大产能以满足后者的需求。
孚能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匹配TOGG首款车型T10X的上市进度,SIRO已于今年3月底建成投产了3GWh的模组和电池包(Pack)产线建设,也就是说孚能科技从国内出口电芯在当地制造模组和电池包后供应TOGG。目前,首批T10X正在进入土耳其各政府部门的公务车队,将在今年7月份开始批量交付。
“这两年海外市场需求旺盛,海外建厂能够更加贴近海外客户,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还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取资源打造良好的供应链。”孚能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同时,他表示,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面对需求大且要求高的海外市场,“出海”成为孚能科技的必然选择,也是公司综合竞争力的“试金石”。鉴于海外供应链尚未完全成熟、产业基础相对较弱、资金和周期较长等因素,孚能科技将在现有海外研发的基础上,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构建并完善各项能力,最终形成从研发到制造再到服务的全体系。
除了市场前景广阔,海外市场的高毛利率对动力电池厂商的吸引力也不小。记者梳理多家公司2022年年报发现,动力电池外销产品比内销产品毛利率高出了20个点左右。
对此,孚能科技上述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是因为海外市场的需求旺盛,供需偏紧导致价格偏高;另一方面是因为欧美等海外市场经济社会更加发达,比较看重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对产品的性能指标、碳排放等有较高要求,对溢价的高质量产品接受度也更高,因此客户的订单完成度、付款条件等也比较好。”
随着公司有效产能快速扩充,加之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旺盛,孚能科技今年出货量有望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据财信证券预计,2023年一季度孚能科技出货超3.5GWh,2023年全年出货有望达到20GWh,相比去年翻了一番。
海外建厂或面临哪些挑战?
近年来,中国锂电企业的全球竞争力显著提升,对国际新能源汽车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SNE Research公布的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数据,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总装车量为517.9GWh(吉瓦时),同比增长71.8%;其中,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占据6个席位,且市场份额占比不断提升,总共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4%,较2021年的48.2%大幅上升。
SNEResearch预测,从国内市场转向全球市场的中国动力电池厂商,未来将与韩国竞争对手展开更激烈的竞争,以争夺更大的全球份额。
从5月29日,中国化学(601117)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公布的消息来看,2023年1月份至4月份我国锂离子电池累积出口额为212.4亿美元,2022年同期为122.6亿美元,同比增长73.2%;2023年1月份至4月份锂离子电池累积出口数量为11.3亿个,2022年同期为12.7亿个,同比减少11%。
“出口额同比大幅增加数量同比有所减少,主要是因为单体电池的价格增加,电池的容量也相应地有所增加,随着锂电池的技术进一步成熟,电池的工艺密度、续航里程也在增加。”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信研究员张翔告诉记者。
种种迹象均表明,锂电池产品正成为我国出口新的增长点。面对海外市场的供不应求,电池厂商陆续“出海”建厂,是否是必然选择?
对此,真锂研究创始人、总裁墨柯分析认为,“中国的动力电池产量占了全球的70%,国内市场需求只有全球的一半左右,供需不平衡,势必要抢占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美大市场。现在欧美在推动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链本地化,所以电池企业去国外建厂也是必然的。”
不过,在“出海”建厂的过程中,电池企业也将遭遇一些挑战。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电池企业出海所面临的挑战是复杂多样的,除了要熟悉和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风俗习惯外,海外的供应链相较国内不完善,产业工人、交通物流等产业基础需要增强,导致资金投入较高。相比在海外市场深耕多年的日韩电池企业,国内电池企业的国际化布局经验尚浅,市场竞争也更激烈。
对此,墨柯表示,“电池企业选择建厂地址,一般都是根据客户需求而定,比如孚能科技选择土耳其,宁德时代选择德国等。出海建厂找当地客户合作会比较好,生产经营和技术市场等工作可以自己做,除此之外的事情都交由当地合作伙伴去完成。”